沈立,中共党员,医学院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。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,品学兼优,热心于志愿服务事业。曾多次获校一等综合奖学金、三好学生和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等荣誉。目前已录取为江南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(医学)研究生。
本报通讯员 张明明 郜江洪3月31日,在湘雅三医院血液科病房,我校副校长王辉一行慰问了为救治白血病患儿,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沈立,对他的大爱和善举表示了高度赞扬。
躺在病床上,完成了4个小时的采血之后,沈立虽然有些虚弱,但始终面带微笑。他表示,作为一名师大的医学生和党员,捐献干细胞,救治他人,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。他期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来,让更多的生命得以重新启航。
“仁”的校训精神与医者情怀培育“爱心芽”
“‘仁爱精勤’的校训精神和‘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’的医学生誓言深深地影响着我。”沈立谈到自己与志愿服务结缘甚早。从他进入大学开始,便加入了医学院红十字会健康咨询队,一直从事各种志愿者服务,并于2018年担任队伍副队长。这些年,光是无偿献血,他参与的次数就达10余次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志愿服务积极分子。
2018年,沈立随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到长沙血液中心参与志愿献血。在等待献血期间,工作人员为志愿者介绍骨髓捐献方面的相关信息,他当即领取了资料表,并在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了资料填写。自此,他的血液入档中华骨髓库,为生命的延续埋下火种。“当时就想着试一下,不过就是献血时多抽出来一点点,万一就匹配上了呢。”沈立回忆道。而正是这一试,让一条稚嫩的生命获得了重生的机会。
“爱”的庄重承诺与无私善举连通“生命桥”
2020年8月,经检索发现,沈立的HLA分型与一求助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。当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联系到沈立时,正值他考研的关键时期。而面对工作人员“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”的询问,他毫不犹豫地回答“我愿意”。从初匹配,精确匹配再到身体体检,沈立一面争分夺秒地准备考研,一面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以配合捐献工作。在确定符合捐献条件后,3月27日,沈立注射了第一针动员剂。
“我唯一知道的患者信息,他是一个小孩,如果我真能救他,让他能顺利成长,造福社会,即便之后我有什么后遗症,那我也不亏了。”沈立坦言道:“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,我是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一个5天的献血,不过就是5天时间而已。我是医学生,救助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我的责任和使命。”沈立多次表示,不能放弃任何一条生命、不能放弃任何一次生的希望,就像老师告诉他的,要常怀医者仁心,去关心、爱护、尊重、救治每一条生而平等的生命。
直到3月30日,沈立因捐献工作需要请假时,大家才知道他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。对于外界的赞誉,沈立表现非常淡然,“我觉得这只是一件很平凡的事,换做任何一个人,都不会拒绝的。”不仅如此,他还表示,希望大家不要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他的身上,而应该聚焦公益事业本身。
“善”的公益实践与志愿服务做好“推广人”
“能在千万分之一中被选择,是我的幸运,我只是在床上躺几个小时,却能给别人带去生的希望,何乐而不为呢?”沈立告诉记者,现在国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机制不是很完善,公众对这个方面的了解不够多,捐献者也比较少,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,大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。“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善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,特别是我们大学生,只要身体健康,都可以踊跃参加。”沈立对于捐献过程的从容与坦然,给那些潜在的捐献者注入了一剂“强心针”。他呼吁大家主动去了解相关信息,并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,为我国骨髓捐献等公益事业添砖加瓦。
关于这次捐献,他感慨良多。虽然有关骨髓捐献的宣传越来越多,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认为捐献骨髓就是敲骨吸髓,无法摆脱恐怖的阴影。沈立希望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,为宣传骨髓捐献事业贡献绵薄之力,从而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命火种,使鲜活的生命在汩汩流动的热血中得以延续。
“美”的毕业记忆与青春梦想献礼“百年诞”
“这一张捐献证,加上我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,是我大学阶段最美好的收官。”在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,作为中共党员的沈立说道。他告诉记者,5年之前,在成人礼上,他用“湖南师大录取通知书”献礼党的95岁华诞;而今年,在大学毕业季上,他以“研究生录取通知书”与“11037位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”献礼党的百年华诞。他说:“回忆起大学5年时光,短暂而充实。感谢学校,全程培育;感谢老师,全员投入;感谢同学,全方位陪伴。学校传授的不只是知识,更多的是情怀与志向。无论走到哪里,我不会忘记自己始终是师大人。”
奉献是不计报酬的“我为人人”,是不论结果的“有一份热发一分光”。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,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沈立那样乐于奉献、不务虚名的行动者,用自己的一份光照亮他人生命。同样,和沈立一样的每位志愿者都有大爱之心,每位捐献者都是救人英雄。他们是新时代志愿者的代表和缩影,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和奉献者。让更多的生命在爱中延续,在笑中精彩,向沈立同学学习、致敬!